
11月11日上午,“致敬先驱,开创未来”中山一院建院115周年庆祝活动暨医学人文教育研讨会在医院举行。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会长王庭槐教授在会上致辞,原卫生部副部长、原中山医科大学校长黄洁夫教授线上致辞宏图配资,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女士发来贺词。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主持仪式。

会议现场
高松在致辞中表示,柯麟先生是中山医史上的一代医学大家,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传奇党员。此次柯麟先生铜像揭幕,不仅是对中大医科百余年历史的深切回顾,对柯麟先生等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革命家的缅怀和礼赞,更是对后来人和接棒者的鼓舞和勉励。面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中山一院高擎大医精神旗帜,弘扬“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医训,继续奋勇争先,努力推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医学中心,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致辞
肖海鹏在致辞中表示,从1920年考入广东公医医科大学学医起,柯麟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和医学事业。他诠释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和誓言,他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崇尚医学、从严治学的风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远见,“做一个好医生,既要有好思想,又要有好技术”的嘱托,至今仍是中山医人的典范和准则。
“在中山医,不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作为一名医生、一名老师,柯麟都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他就是中山医的一代宗师,济世名医、丰碑永存。”肖海鹏说,“我们将努力赓续柯麟的大医精神,提升医学人文,一体推进医疗、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接续贡献中山智慧、中山方案、中山力量!”

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致辞

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会长王庭槐教授致辞

原卫生部副部长、原中山医科大学校长黄洁夫教授线上致辞

全国青联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国际合作工作小组组长柯量先生宣读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女士致辞
宏图配资
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主持仪式
缅怀红色先驱,柯麟医生铜像揭幕

缅怀红色先驱,柯麟医生铜像揭幕
作为中山一院建院115周年庆祝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大会举行了柯麟医生铜像揭幕仪式,庄重缅怀红色医生、著名医学教育家柯麟。该铜像由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及中山医校友杨大俊、翟一帆伉俪捐赠。“我们捐赠铜像,既是表达对柯麟医生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更希望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激励一代代医务工作者为卫生健康事业不懈奋斗。”杨大俊博士表示。
柯麟,广东海丰县人,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著名的医学教育家。1920年,柯麟考入广东公医大学(中山医前身),1924年,经彭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书记,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柯麟从广东公医大学毕业,次年投身北伐,曾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医后方医院的副院长等职务,后来又参加了广州起义。1928年始,柯麟在中央特科领导下,以医生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后受组织安排潜伏澳门,担任澳门镜湖医院院长,期间参与了惩处叛徒白鑫、联络叶挺、“秘密大营救”“两航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柯麟回到广州出任中山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中山一院院长。在他领导下,中山医学院、光华医学院和岭南医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华南医学院 ,奠定了中山大学医科发展壮大的基础。
弘扬大医精神,医学人文学院成立
大会同期宣布成立柯麟医学人文学院。“柯麟医学人文学院的成立是中山一院面对国家要求、行业趋势和社会需求的主动回应,更是对医学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前瞻布局。”柯麟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医院党委书记骆腾表示,医学人文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彰显着医学对生命的温度。
近年来,中山一院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深耕柯麟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以红色医生、医学教育家柯麟为代表的国之大医精神,通过组织实施“柯麟与中山一院”“红色医生柯麟插画展”“老专家杏林往事”“院史文化长廊”“百年老病案展”“名医讲名师”等一系列特色文化项目,系统彰显了百年中山医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厚植了文化沃土。

红色医生柯麟插画展
与此同时,医院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人文素养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成立柯麟管理学院,推出柯麟系列人才计划,联合中大人文学部举办“当医学与人文相遇——医学人文明珠讲坛”,开展“金针案例”人文沟通项目等,一系列新文化建设催生出了新气象,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涵养与卓越领导力的“文化新人”,为医院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院史文化长廊
骆腾表示,接下来医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十五五”规划关于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大力培育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柯麟医学人文学院将秉持“面向医学、背靠人文”定位,聚焦医学人文学科理论创新与转化、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系统性提升、医学人文实践模式创新三大维度,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化文化育人机制,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让文化基因真正深植医院发展血脉,助力115年中山一院创造新辉煌。
共筑医学未来,构筑多维发展格局
大会期间,柯麟未来女医学家学院、柯麟手术机器人学院、DNA联盟办公室等专业学术平台正式揭牌,大湾区规划教材《内科学》《实习医生手册(英文版)》发布、麦格劳希尔出版社(McGraw Hill)医学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署、骨科教学机器人启用、消融机器人发布等多项活动同步举行。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中山一院在医学人才培育、技术创新转化、行业资源整合等方面构建起多维发展新格局。

专业学术联盟成立仪式
与此同时,新成立的柯麟手术机器人学院整合了美国麻总百瀚、加州大学等全球顶尖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依托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IRSTC)、全国规范化全程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微创手术培训中心、临床能力培训中心、动物手术中心等多个高规格平台,进一步打造“理论教学—模拟实操—临床实战—远程指导”闭环式全链条培养体系。
为推动前沿医疗技术与优质资源更广泛惠及基层,医院持续深耕 “FAH-DNA”医疗健康帮扶体系。此次DNA联盟办公室的成立,是该体系迈向机制化、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的关键节点。办公室将重点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人员管理、信息统筹、跟踪督办等全流程工作机制,畅通国家、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协同联动渠道,确保优质医疗资源高效有序扩容下沉,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筑牢制度支撑。
会议同期聚焦医学人文教育前沿热点,展开深度交流研讨。肖海鹏以《拥抱AI 回归人文——医病、医身、更医心》为题作专题分享,深入阐述 AI 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医疗服务始终饱含人文温度、坚守“医病医身更医心”的初心。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围绕 AI与医学教育的融合创新、人文教育的时代价值、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平衡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发展明晰路径、凝聚共识。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林琳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本文责编】蔡惠珍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宏图配资
广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